你了解小兒秋季腹瀉嗎?
秋季腹瀉,于秋季高發(fā),多見于嬰幼兒,成年人亦可發(fā)生,為兒科及消化科常見疾病。腹瀉為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蛋花湯樣腹瀉,可帶少許黏液,大便無腥臭味,每天排便十余次,甚至多達幾十次,伴隨腹痛、嘔吐,臨床出現脫水、發(fā)熱,流鼻涕、咳嗽等癥狀。
小兒秋季腹瀉是由于輪狀病毒對腸道系統(tǒng)黏膜造成感染而引起的,在腸道黏膜受到感染后會存在有炎癥,并且功能受損。秋季腹瀉常見四個癥狀: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絕大多數患兒還會發(fā)熱,一般為低熱,很少高熱。
2、半數患兒會出現嘔吐。早期嘔吐先于腹瀉,頻繁嘔吐,吐出胃內容物和奶汁,嘔吐持續(xù)2-3天。
3、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寶寶的大便次數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應考慮秋季腹瀉,大便稀薄,呈乳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偶爾帶少許粘液或膿血,無特殊腥臭味;腹瀉的時間可持續(xù)約3-5天或1周,少數可長達3周。
4、由于患兒頻繁腹瀉與嘔吐,進食又少,嚴重者可出現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精神委靡、嗜睡、神志不清等。如不及時治療,可發(fā)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進而危及生命。
對患兒要調節(jié)好飲食,輕者不必禁食,應盡量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喂乳的時間,停吃牛奶、麥乳精、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飲用鹽水、米湯、稀藕粉等。病癥重的應禁食6—24小時,如禁食一定時間后癥狀緩解,可逐步恢復飲食。進食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切不可操之過急。對輕度脫水的患兒,可以口服補液鹽調治;脫水嚴重的,應予靜脈輸液,以糾正電解質的紊亂。切不可亂用抗生素,以防不良后果。此外,要做好病兒的護理工作。除飲食調整外,患兒腹部要保暖。由于秋季氣候漸漸轉涼,而且患有本病的兒童受病毒的侵犯,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腹瀉加重。還應保護好患兒的臂部,因便次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粘膜必定有損傷,患兒便后要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再涂些油脂類的藥膏,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fā)生破潰;純河眠^的東西要及時洗滌并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反復交叉感染。
小兒秋季腹瀉如何避免呢?
1、防止寶寶腹瀉,首先要減少帶寶寶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到病源被感染。其次,要監(jiān)督寶寶多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并且要勤于清潔室內衛(wèi)生,例如寶寶的床與玩具等。同時家長也應該做好個人衛(wèi)生清潔。
2、還要預防感冒。如果寶寶感冒就會抵抗力降低,給輪狀病毒以可乘之機。同時不要給寶寶吃生冷食物。寶寶吃的食物一定要是熟食,生冷食物要避免。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應加熱后再食用,并且要注意寶寶食物的生產日期。
3、可以嘗試接種疫苗。目前可以通過接種疫苗做到對輪狀病毒的抵御,以及增加寶寶的抵抗力不過疫苗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有效果,并且疫苗也并非適用于所有孩子,例如嚴重先天性疾病、有過敏史的或者正處于發(fā)熱狀態(tài)下的孩子就不適合接種疫苗。
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過精心的飲食調整以及藥物,患兒很快就會治愈。
供稿:腫瘤內科一病區(qū) 李耀麗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上一篇:我與核磁共振室的那些事 2023/10/11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