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成功實施全省首例 多影像融合超聲導航射頻消融術
6月3日,在臺灣大學臨床醫(yī)學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臨床醫(yī)學院癌癥微創(chuàng)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教授的指導下,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膽胰外科成功實施我省首例多影像融合超聲導航射頻消融術。
今年50歲的男性患者王某被診斷為肺癌術后肝轉移(肝S7段)、肺氣腫。患者拒絕行創(chuàng)傷較大的手術,肝膽胰外科專家積極與黃凱文教授聯(lián)系,經過術前會診,建議行多影像融合超聲導航射頻消融術。
黃凱文教授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天津醫(yī)科大學、首都醫(yī)科大學、浙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大連醫(yī)科大學等高校的客座教授。在外科超聲治療領域有著較高學術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日前,黃凱文教授應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膽胰外科邀請參加“外科影像新技術交流巡講大師班青海站”,會議期間,黃教授親自示教指導實施多影像融合超聲導航射頻消融技術。
手術期間,在超聲及CT影像融合技術的引導下,黃凱文教授巧妙的避開重要的肝內膽道系統(tǒng),僅用30分鐘的時間,對肝癌病灶進行多點、精準的射頻消融。
超聲引導下腫瘤消融技術是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已經在全國各大機構廣泛開展。但傳統(tǒng)的超聲成像很大程度上受操作手法、氣體、骨骼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應用于所有病人。因此,目前的腫瘤消融治療雖是以超聲引導為主,但很多場合需要借助CT/MR圖像作為參考,這在實際治療時大大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和操作者的負擔。
超聲CT/MR融合成像是將CT/MR的三維數據信息輸入超聲設備,在同一監(jiān)視器上同時顯示超聲和CT/MR的圖像,并且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磁定位系統(tǒng),操作者隨意移動探頭更換切面,CT/MR的圖像都會實時與之聯(lián)動,確保監(jiān)視器上顯示的超聲和CT/MR圖像為同一切面,實現超聲及CT/MR圖像的實時同步化。這一技術使超聲引導下的消融治療技術得到巨大的提高,病灶顯示更準確,診斷更充分,治療更安全,操作更簡便。但由于設備和技術的限制,目前國內僅有為數不多的單位開展該項目。
肝膽胰外科超聲治療技術為肝膽胰外科提供了更加精準、科學、便捷、有效的技術手段,目前已經成為肝膽胰外科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同道所認同。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膽胰外科目前開展了肝膽胰超聲介入、腹腔鏡、十二指腸內鏡(ERCP)、膽道鏡、數字化肝膽胰等亞專業(yè)方向,成為我省肝膽胰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的主力軍。在原發(fā)性肝癌、肝門部膽管癌、胰腺癌、復雜肝膽管結石等疾病診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特別是在泡型包蟲病的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超聲引導下的肝切除、腹腔鏡超聲下肝切除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相信,隨著多影像融合超聲導航的微創(chuàng)技術在我院的開展,更多的患者會得到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便捷的醫(yī)療服務。
供稿:肝膽胰外科 周虎
- 上一篇: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青海省藏區(qū)人畜包蟲病綜合防診治專家服務基地 2018/6/20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