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變奏曲
生活中要想開開心心的吃,首先就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腸胃,畢竟日常所吃的食物都需要經過腸胃來消化和吸收。但現在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胃炎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甚至常有胃炎慢慢發(fā)展成胃癌的情況發(fā)生。其實胃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之一,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胃粘膜的一種疾病,常見以下幾種原因:
1、物理因素。我們都知道,食物對胃部是有刺激的,如冰凍冷飲,燙的食物會刺激腸胃,另外,辛辣的食物,烈酒,咖啡,濃茶以及粗糙以及比較硬的食物等都會對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長此以往會破壞胃粘膜,導致胃炎。
2、生物因素。我們都知道沙門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等,都是一些致病的病菌和毒素,如果在進食過程中,不小心食物被這些細菌污染,那么這些細菌由此進入胃腸道,會引起胃炎。另外還有幽門螺旋桿菌。
3、藥物因素。比如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壞胃黏膜屏障。
4、不良習慣。抽煙也是導致慢性胃炎的元兇之一。我們都知道煙草中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會影響胃粘膜中的血液循環(huán),使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反流。
5、疾病原因。肝硬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均與慢性胃炎的發(fā)病相關。
6、其他原因。一般病人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做過大手術等,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菌入侵,導致胃炎。
7、情緒的因素。不良情緒也會導致胃炎,出現胃疼,消化不良等。因此,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不要過悲過喜,調整心態(tài),平靜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由于病因不同,胃炎主要是由胃粘膜炎癥所致,常見于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又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急性胃炎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隱痛、腹脹、食欲減退等。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少量間歇,可自行止血。也有胃炎患者急性糜爛出血性多見突然嘔血或黑便而來醫(yī)院就診;慢性胃炎進展較慢,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主要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食欲減退,常有飽脹、反酸、惡心、嘔吐等癥狀,常與禁食有一定關系;相比而言,慢性胃炎的癥狀要稍微輕一點,但也會有上腹痛、腹脹、惡心想吐的癥狀。不同的是,慢性胃炎中嚴重的萎縮性的胃炎還會有身體消瘦的癥狀,而帶有舌炎、自身免疫性的胃炎還會有貧血癥狀。
得了胃炎需要做內窺鏡進一步明確是萎縮性胃炎還是淺表性胃炎,它的治療方案也不同,要根據病人的癥狀進行治療。比如病人有消化不良的癥狀,可以給予助消化治療;如果有黏膜損傷,可以保護胃黏膜治療;如果胃酸分泌增高,可以給予抑制胃酸的藥物治療;如果在體內發(fā)現幽門螺桿菌陽性,這種時候就應該服用抗生素一類的藥物去清除HP;如果胃的動力下降,可以促動力治療。除了上述藥物之外,還需要一些其他的對癥治療的藥,例如一些助消化、防止膽汁反流的藥物。
同時,飲食方面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及衛(wèi)生習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其中,牛奶,雞蛋、瘦肉都是可以食用的。木瓜、紅棗這類養(yǎng)胃的也應該多吃一些。進食規(guī)律,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避免堅硬、過熱、過咸、熏烤、腌制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飲濃茶、咖啡等。
還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戒煙、忌酒;
2、避免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
3、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定期就診接受胃鏡及病理檢查,監(jiān)測病情變化,以防萬一;
4、如遇癥狀加重、消瘦、厭食、黑便等情況應及時就診。
需要注意的是,有胃炎的病人不應該一味的依賴藥物進行治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上進行療養(yǎng)才是長遠之道。因為胃部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我們要學會好好的呵護和保養(yǎng)它,以免發(fā)生嚴重的后果。
供稿:腫瘤內科一病區(qū) 李耀麗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上一篇:重溫入黨誓詞,銘記歷史砥礪前行——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內科黨 2021/7/20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