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側忽略知多少
患側忽略,又稱單側忽略(unilateralneglect)或單側空間忽略(unilateralspatialneglectUSN)是腦卒中后立即出現(xiàn)的最常見的行為認知障礙之一,其特征為受損對側肢體感知覺缺失,不注意到對側視覺、聽覺、觸覺,伴空間定位等行為能力的異常。由于人類視空間注意力的分布右側半球占優(yōu)勢,臨床上以右腦損傷引起的左側空間忽略常見,它不僅影響患者感覺、運動、認知及日常生活活動,還涉及精神、心理活動,甚至發(fā)生意外,如墜床、摔倒、碰撞等。
患側忽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腦卒中后功能失常的表現(xiàn),臨床上統(tǒng)計腦卒中后左側忽略癥的發(fā)病率為10%~82%,右側忽略癥的發(fā)病率為15%~65%。
以左側忽略癥的患者為例,患者對左側的空間利用和空間認識障礙,影響到身體空間、身體之外空間及想象空間,身體活動全部向大腦右側傾斜。比如不能回答或不能注意左側的同伴,進門時常碰撞門框的左邊,忘記吃餐桌左邊的食物,看書時漏讀左半邊的文字等,單側空間忽略的患者只能關注右側的肢體和空間而忽視了左側。
關于發(fā)病機制的學說有很多,患側空間忽視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多樣,不同的患者發(fā)病機制不同,同一患者也可能同時有多種發(fā)病機制參與。
單側空間忽略的康復評定:
單側空間忽視的測評方法通常比較簡單,臨床上只需要筆和紙就能夠完成。幾種實驗聯(lián)合測試也能提高對單側空間忽視的甄別率。
1.觀察法:觀察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吃飯,穿衣,物品的擺放。
2.二等分實驗:在一張紙的中央劃一條20厘米的水平直線,讓患者目測找出中點,測量左右兩側的線段長度,計算偏離百分數,向左偏離百分數>1.16%,向右偏離百分數>2.51%,為異常。
3.臨摹實驗:患者依照畫好的房子和花瓣的樣本進行臨摹,患者只能畫出一半,另一側缺失,臨摹圖畫的位置也顯著偏向右側。即使是自發(fā)的圖畫創(chuàng)作,患者在畫出腦海中某種物體的形象時也是缺失的,左側被遺漏或者整個圖偏向畫面的右側。
4.畫鐘測驗:畫一個鐘表的輪廓,讓患者標出數字和指針。
5.目測黑點數:在白紙的各個方向上畫一些黑點,讓患者數出,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少數忽略側得黑點。
6..刪除實驗:將隨機分布的40條短線或者其他圖案、子母組成的測試圖案進行刪除,刪除的結果左側一條沒有刪,就可以判斷為單側空間忽略。
7.書寫實驗:帶有左右偏旁的漢字選取10到20個為一組測試組,患者在讀出或寫出漢字的時候,對左側的偏旁和比劃有遺漏,測試結果顯示可能是單側空間忽略
8.閱讀實驗:從中間或偏右側閱讀,從而不能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如:“謝”讀作“射”。
單側空間忽略的康復訓練:
單側空間忽略嚴重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單側空間忽略的康復訓練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的康復干預,以促進病人的功能康復。
1.感覺輸入:有意識地對忽略側的視覺、觸覺和空間感覺進行訓練,活動忽略側肢體,提升患者對忽略側有意識強化的注意力。觸覺上對皮膚的冷、熱感覺淺層刺激,聽覺上在忽略側施以刺耳的鳴叫持續(xù)5到10秒等,激發(fā)患者的警覺。
2.代償及環(huán)境適應的訓練:將日常的生活環(huán)境重新布置,日用品、電視機、冰箱等常用物品放于患者忽略側,注重忽略側的物品擺放,與患者講話時站在其忽略側,引起患者注意。
3.交叉促進訓練:健側的上肢越過身體中軸線在患側進行活動和作業(yè)。
4.暗示訓練:閱讀文章時給予視覺暗示,在忽略側用彩色線條標出或用手指指出做標記。書寫時給予運動暗示,在桌面上或膝上間歇移動左手(主動或被動)。
5.健側眼遮蔽訓練:遮蓋左側忽視者的右眼,以提高患者對左側物體的注意水平。遮蓋右側忽視者的左眼以提高患者對右側物體的注意水平。
6.軀干旋轉訓練:如左側空間忽略者可采取軀干左側旋轉。此法可用于基本動作訓練及步行訓練。
經顱磁刺激技術(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20世紀90年代認識到TMS可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并在帕金森、偏癱、抑郁癥、單側忽略等疾病中得到應用研究。TMS治療單側忽略的理論基礎:方向性注意假說一雙大腦半球通過相互抑制對側空間的注意,達到平衡方向性注意。TMS作為一種有潛力的新興治療方法,在全世界去多國家都在進行其臨床應用研究。從正常人中可以用TMS誘導出忽略的癥狀。
單側空間忽略康復護士應該怎么做?
護理應從急性期開始,使患者認識患側肢體的存在,如護理操作和溝通時護士站在患者忽略肢體一側,告訴患者該側肢體的存在,讓其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去糾正。
1.健康教育:開展健康教育課堂,護士有組織、有計劃講解腦卒中USN的發(fā)病原因及治療、護理、訓練要點。讓患者及家屬理解USN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了解在安全方面存在的行為問題,以得到他們的重視和配合。
2.護士觸摸患者患側肢體,讓患者練習判斷觸及的部位在患者注視下用粗糙的毛巾、毛刷、振動按摩器摩擦患者忽略側上肢;指導患者用健側手摩擦患側肢體;練習向忽略側翻身,在仰臥位向左右兩側的重心轉移,進行坐位及站立平衡訓練,增加忽略側的本體感覺。每日訓練2次,每次20min。
3.患者忽略側肢體朝向床頭柜、電視機和房門,忽略側上空懸掛顏色鮮艷的裝飾品(如氣球、彩帶等),在忽略側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等,盡量給予視覺、聽覺等刺激。盡可能保持周圍物品放置位置固定,家具和日;顒佑玫奈矬w每次使用后放回原處;不需要的物品從病房中移走。
4.日常生活指導一般從進食訓練開始,逐步增加穿衣、轉移、駕駛輪椅練習。把動作進行分解,邊說邊練習,以便減少動作的遺漏。讓患者了解其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去代償,如進食時提醒其勿忘吃左側的食物,穿衣、修飾時使用鏡子等,及時把錯誤反饋給患者使其改正。在進行日常生活練習時,促使其注意患側比減少對健側的刺激更重要。
5.鼓勵患者多做朗讀練習,自我閱讀時護理人員可先在忽略側的極端,用色彩鮮艷的水筆做出標記或用手指點逐字閱讀,反復進行拼圖,搭積木,繪畫等練習,將以上方法詳細告知家屬或陪員,協(xié)助實施,并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醒患者,提高對患側的注意力。
6. 良好的肢位擺放,坐位時首先保持坐位平衡,盡早取輪椅坐位或床邊坐位,糾正軀干向患側或向后傾斜,并注意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屈曲90°,囑患者做雙手交叉活動及雙手對稱活動;站立、步行時用腰帶防止跌倒,并使用穿衣鏡; 早期鼓勵患者患側臥位;
7.心理護理應貫穿于康復治療的整個過程,對患者及家屬予以心理支持,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鼓勵家屬陪護及親友探視;護士巡視病房時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對肢體任何感知功能的微小改善都及時給予表揚,并采用獎勵機制;讓患者了解自身忽略的程度及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訓練、自我發(fā)現(xiàn)得以改善的,使其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更好地配合康復護理。
供稿:康復醫(yī)學科 高屹
- 上一篇:做好孕產期心理保健 輕松應對心理困擾——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孕婦 2019/1/19
- 下一篇:醫(yī)院公告 2014/7/18